《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西方国家在公共卫生医师的培养方案、政策上各有不同,但都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时间基本占整个学习周期的一半[1-4]。我校现行的2013版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是1:0.53,且实践课教学内容全部为传统的常规验证性试验,这与国内高校传统的大纲类似[5-6],但这种设置显然已不能顺应预防医学毕业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和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为了解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本科生对岗位胜任力的认知情况,课题组对海南医学院预防医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4月—2018年5月,本课题采用电子化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海南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大一到大五所有在校生311人及往届毕业生82人,其中男生154人,女生239人。问卷由课题组根据文献资料结合学校实际自行设计,经预调查、专家讨论修订后形成,基于问卷星网站最终形成网上问卷。经知情同意后,调查对象使用智能手机扫描问卷二维码自行答题,完成全部问题后提交。课题组收到提交的问卷393份,全部有效,有效应答率100%。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393名学生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及已毕业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分别有59(15.01%)、66(16.79%)、65(16.54%)、65(16.54%)、56(14.25%)及82(20.87%)人;男生154(39.19%)人,女生239(60.81%)人。
2.2 不同年级对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岗位胜任力的认知情况
结果显示,20.10%(79/393)的调查对象从来没听说过岗位胜任力,在听说过岗位胜任力的314名调查对象中,仅有11.15%(35/314)认为自己“熟知”岗位胜任力,88.85%(279/314)表示仅“了解”岗位胜任力。在认为自己“熟知”岗位胜任力的调查对象中,51.43%(18/35)为毕业生,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的调查对象分别占2.86%(1/35)、11.43%(4/35)、2.86%(1/35)、22.86%(8/35)和8.57%(3/35),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87,P<0.05),毕业生高于在校生,高年级高于低年级。认为“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对于就业很重要”的低年级(大一54人,占大一总人数的91.53%)学生高于高年级(大四52人,占大四总人数的80.00%)和毕业生(6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5.61%),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3,P<0.05)。各题的具体回答情况详见表1,总体上呈现随年级和专业实践学时的增加其对岗位胜任力的认知更好的情况。
2.3 不同性别对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岗位胜任力的认知情况
结果显示,在听说过岗位胜任力的调查对象中,男生占40.76%(128/314),女生占59.24%(186/314),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3,P>0.05)。在认为自己“熟知”岗位胜任力的调查对象中,男生占65.71%(23/35),女生占34.29%(12/35),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4,P<0.05),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3 讨论
3.1 部分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岗位胜任力缺乏正确认识
哈尔滨医科大学受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委托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医师岗位胜任力的要素,认为综合能力与职业精神、医学基础与思维、操作与实践、公共卫生科学、人群健康管理和卓越技能6个维度构成了我国公共卫生医师岗位胜任力的结构[7]。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预防医学本科生听说过岗位胜任力,但是对其核心要素和内涵并不了解。而且,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和有实习经历的高年级学生比无实习经历的低年级学生更加熟知岗位胜任力,大部分学生对岗位胜任力的了解来自毕业后工作经验的积累,在校期间对岗位胜任力的培训不足。我校只有很少一部分预防医学本科学生知晓公共卫生医师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岗位胜任力或者缺少对岗位胜任力的正确认知。因此,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岗位胜任力的相关内容。
3.2 在校生对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情况缺乏了解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仍处于试点起步探索阶段[8-12]。海南目前还不是试点地区,这就需要教学机构将公共卫生医师的规划化的培训提前在大学教育阶段完成,而要想很好完成培训,提高学生对公共卫生医师及其考试内容的认知是第一步。从调查结果来看,各个年级虽然随着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公共专业医师考试的内容了解程度有所提到,但总体比例仍然很低(21.12%),尤其是低年级的在校生。这提示我们在学生入学后就应该不断强化公共卫生专业的认知教育。让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基本认识,才能针对专业特点做出大学生涯的学习规划,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需求。
上一篇:虚拟仿真与桌面推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
下一篇:没有了